話說,由於系統 Placement 的關係,使得電源供應器在裝在我家系統中,會使得電源供應器中的氣流,與電源供應器的定義方向相反。原因很簡單,就是系統內部處於負壓狀態,當負壓超過某個值之後,電源供應器自身的風扇如果無法克服其額外的壓差,氣流便會與電源供應器的風扇氣流相反(因為克服不了壓差,或者說是壓阻)。在這情況下,有可能會使得電源供應器裡的零件溫度過高,或是啟動電源供應器自身的溫度保護。所謂有可能,就是有可能會發生,也有可能不會發生。當然另一個選擇是發生了,但選擇當鴕鳥,當最沒這回事一樣,在這裡,這應該也是解決方案之一。
這問題有解嗎?要解當然可以,但是要花錢。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電源供應器擁有自己的冷卻氣流流道,簡單說,系統風扇自己走自己的,電源供應器也自己走自己的,兩個井水不犯河水,河水不犯井水。但,在我家似乎不太可能,原因是機構自身就有所謂的公差,只是間隙可以做到多小。另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是線材走線就可能將隔板挖孔,而且還挖得特別大。這種解決方案,只有在一個原型機上實現過,但也只能做到 Critical,其他機種沒有靠這種方式成功過。比較可行的是調整風扇轉速(或者說是換風扇),使得系統內部與電源供應器附近的壓差平衡,但這意味著風扇在一個比較弱的(轉速較低)的情況下操作,這時候需要在散熱片的尺寸上做補償,也就是要用較大的散熱器,或是性能較好的散熱器,牽涉到的是成本。
這問題的最根本解決辦法是從散熱架構去改善。但很不幸,如果是好的散熱架構,勢必影響硬體的 Layout,也又可能避開了散熱問題,反而影響到硬體性能與硬體的成本。我想,這是一個計畫主持人要去做一個取捨。但通常 99.99% 會成就硬體而犧牲散熱,但也不應該整天哭么散熱成本太高吧?用散熱的成本去 Cover 其他的問題,所以成本增加應該是合乎邏輯吧?散熱不是靠念力就可以達到的。至於老是喜愛問別家產品有沒有這種問題之類的?就麻煩買一部完整機器回來,量測一下不就知道了嗎?或是,是否我也可以這麼說,別家也是這麼設計,東西也是這樣賣,都沒有問題,所以我們的產品賣給客戶,結果出了問題,所以應該是客人自己的問題。這樣的邏輯對嗎?
『品質』離我們家太遙遠了,但也不應該先提一個解決方案,然後說『到時候在說』吧?這個解決方案已經在許多機種上試過,可行性是很低的,如果『到時候在說』是一個合理的說詞,那我應該也可以選個 Thermal Solution,然後也『到時候在說』?那 Thermal Simulation 是在做辛酸的嗎?敢脆不用花錢買軟體,花時間做了,直接套個 Thermal Solution,『到時候再說』就可以了?在我們家談『品質』?我看這問題至少兩年內不會獲得解決。為什麼?『等出問題在說』,『等客人抓到在說』吧!
1 則留言:
thermal 成本已經是系統中最低的,為何大家喜歡討論(檢討)呢
因為其他function的東西不好瞭解,其他的function因cost down 出包後就只能加回去
thermal solution在他人眼裡就是塑膠跟金屬,隨便哪個阿貓阿狗都能隨口講個一兩嘴,出了包,熱傳解決嘍.
你不解!一路high light上去...每個產品幾乎都這樣搞,嘴巴唱的是熱傳很重要,手裡砍的是熱傳成本.
以數位跟類比來形容的話,thermal 以外的function以數位來說,因為少了什麼,不是0就是1.熱傳少了什麼...恩~你想想辦法還是可以做(只是不能增加成本),最後變成怎麼樣真的只能用到時候再說來回應(還有保留被強的證據來為“到時候再說”所出的包來給個說法).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