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1月9日 星期六

電源產品的模擬難處

        大陸把 Simulation 翻譯成仿真,就是說,Simulation 不是真的,而是要模仿成真的,但無論如何,Simulation 就不是本尊,只是模擬與真實存在多少差異?


        三年前,又轉回做電源產品的散熱。電源產品相對於系統,算是單純許多,但是難度其實並不算低。除了解 Issue 不容易外,光是流量的預測就存在許多差異。當然,在初步階段,當然存在許多差異,但光是簡單外型的外殼流阻與流量的部份,就已經存在一些差異了。這問題在三年前就發現有這一個問題存在,但由於沒有實驗設備驗證,所以一直沒有針對這一個問題做進一步的探討,或許未來應該花一些時間來探討這一個問題。

        當這問題還沒解決前,這類的問題如滾雪前般的愈來愈大。客戶要求電源的流量要達到 16CFM,在看了產品 Spec 之後,與客戶澄清這一疑問,得到的答案是,電源流量要有 16CFM。但這真是奇怪了,Spec 明明是說,系統必須控制系統與電源的風扇轉速,使其流量可以達到 16CFM,不知道為什麼現在變成電源單體就必須要有 16CFM?雖然,主要癥結確實是在電源的部份,但產品的 Spec 用如此的敘述方式,是會造成一些爭議,簡單來說,在電源產品的 Spec 用如此的敘述方式,是不恰當的。

        經過模擬後,電源的流量為 17.6CFM。但很顯然的,這絕對是一個偏高的流量,畢竟模型只有主要的電子零件。由於之前有量測風扇僅搭配外殼的情況下,流量就掉到只剩下 19.4CFM,因此,塞了一堆主要零件卻只掉 2CFM(雖然一個值是模擬,一個值是量測),是不合理的,因此,必須進一步修正此預測值。

        首先,模擬風扇搭配外殼的情況下,得到流量 23.5CFM。於是,便可以把模擬電源的整體流阻,拆成電子零件部分的流阻與機殼的流阻,然後再用實測的外殼流阻替換掉模擬的外殼流阻,重新計算得到流量為 14.8CFM。但 14.8CFM 仍舊包含電子零件的模擬流阻,因此,未來產品得實際流量將低於 14.8CFM,或許,13CFM 左右會是一個較合理的範圍,但還是要看電子的零件密度吧....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