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6月26日 星期五

煙囪效應機殼?

        在網路上,又看到有人為了煙囪效應的機殼吵了起來。說實在,我個人對於此類的機殼,也是認為噱頭大於實用(我沒用過,而且我也不想用),如果喜歡噱頭且手頭寬裕,不妨買來用用,但這種機殼,送我我也不想用。


        何謂煙囪效應?劈哩啪啦....自己找 Google 問去。誠如某位網友說的,這種維度下有啥鳥煙囪效應?充其量只有自然對流與強制對流的方向一致而已。但自然對流的效應多強?可能連強制對流的十分之一都不到。

        首先,看到殼頂開孔,對我而言,就先評個零分了。頂殼開孔,最常見的就是加風扇幫助排氣,所謂的散熱好,就是靠流量取勝,當然,不可否認,流量是散熱的王道。如不加風扇,就是自然對流的散熱孔,對於此所謂的煙囪效應的機殼,是一個順向的出風口。其實對我而言,其最大的缺點就是萬一不小心打翻開水,飲料等,就有可能流入機殼。並且,機殼頂端通常是我的置物台。所以,頂部開孔的機殼,完全不予考慮。

        正壓差設計?負壓差設計?套句以前同事說的:不論正壓差還是負壓差的設計,通通都會跑灰塵進去,只是一個從風扇跑進去,一個從隙縫跑進去。這種說法是沒錯,但從風扇跑進去,可以藉由濾網來過濾,但從隙縫跑進去的灰塵,則無可避免,除非機構設計的非常好。在這一部分,個人原則上亦是較傾向正壓差設計。

        散熱好與不好,最容易的判斷就是由溫度表現來分別。如果要比較,必須儘可能將其他邊界條件固定住。只是,使用者沒有足夠的設備判別真正的好與真正的壞,只能用軟體讀取部份的溫度訊息。如何能證明這種設計是否是爽了 A 卻苦了 B 呢?通常可以讓你由軟體讀取溫度的零件,會有溫度保護的機制(我只有說通常,沒有說一定),真正怕的應該是那些你無法得知溫度的零件。

        電腦散熱與噪音表現的另一個影響因素是風扇的轉速控制。簡單說,就是溫度與風扇轉速的關係式,此關係式配合所採用的散熱架構,會影響到散熱與噪音。在相同架構下,這兩樣指標是背道而馳,除非增加流量與散熱面積。增加流量就是開孔與加風扇(或換大風扇,增加轉速亦增加噪音),增大散熱面積,卻有可能爽了 A 苦了 B。

        說到最後,個人還是喜歡 BTX 的散熱架構,可惜推不起來。至於 ATX 機殼,個人還是喜歡前進後出的散熱方式,底部頂部與側邊皆不開孔,尤其風扇能夠直吹硬碟是我個人的最大考量。只是這種機殼可以選擇的不多,最重要的是價格也不便宜....真是怪了,少了幾道工,價格卻反而更高?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