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1月12日 星期一

共用料? Round 2.....

        話說,公司力推共用料政策,看來成效不彰,現在進入 Round 2 階段,乾脆直接不能申請(?,不確定,每天消息不一樣),並列為高層的 KPI。現在愈玩愈大,看來似乎愈來愈有趣了....

被競爭對手給打趴了....之....後續....

        話說,小弟我被競爭對手電趴後,並沒有不服氣,畢竟人家是台灣 IPC 的南八萬!小弟我這種肉腳怎麼彼得贏咧?吃香蕉的猴子一定是被吃肉的老虎電趴的啊....

2018年10月25日 星期四

自己拼裝的玩具 - 風扇轉速控制與顯示器

        話說,每天都要用到風扇的公司,竟然沒有測試風扇轉速的儀器(當然,狠一點的就拿 34970A 去量),連 Q 單位也沒有,真不知道扯鈴要扯到什麼時候?

        日前,從淘寶看到一些東西,看起來『可能』符合我的需求,所以就淘了一些東西回來,接著就開始拼裝。拼出來就成這樣子了。除了需要一台 ATX Power 供電外,其他材料如下:

2018年8月8日 星期三

[Linux 筆記] AMD AVT 的安裝

        目前手邊看到的 AMD CPU 的 AVT 為 V2.3.3.38,在 Linux 下,需要用到 GUI 介面,目前似乎無法在文字介面下執行。

        以 CentOS 7.x 為例,安裝完 CentOS 後,

安裝 AMD 的 AVT 方式為:
# rpm -ivh filename.rpm

移除 AMD 的 AVT 方式為:
# rpm -e AMDValidationToolKit

執行方式為:
# cd/opt/AMD/AVT  <- p=""># ./AVT  <- p="">
        就會出現 AVT 的圖形視窗,可以看到 AMD CPU 的溫度,當然,也可以 Log 溫度以及 CPU Package 的功耗。只是,AMD 的溫度記錄是 Die 的溫度,和 Intel 的 Core 稍有不同。但反正就是不要讓 CPU 超過 Processor Hot 的溫度就好了。

        以 V2.3.3.38 而言,

        所需的系統為:
AMD Family 17h 或是更新的處理器
圖形解析度:1024x768 以上
記憶體:128M 以上
硬碟空間:2GB 以上
螢幕:14" 以上 <- p="">
        支援的 OS:
RHEL 7+, CentOS 7+
Suse 12+
Sled 11+, 12+
Ubuntu 15+, 16+  <- p="" rpm="">
        支援語言:
英文

        以上的資訊,都可以在下載的壓縮檔中,readme 裡找到。

        本文謹提供個人記錄或其他人參考,相關資訊的版權為 AMD 所有。亦不提供相關軟體的下載。如有侵權疑慮,請留言。個人將移除相關內容。





2018年8月6日 星期一

超級比一比 - 又被電趴了

        可能業務又被董事長電了,所以又得找人來當墊背。Thermal Team 是個很不錯的對象。

他們把我們的產品,跟對手的產品弄張圖片,網路上查得到競爭對手的產品規格,跟我們家的產品規格,超級比一比,就說 Thermal 的 Cost 比不贏人家,所以產品賣不贏競爭對手。

        台灣什麼都欠,就是不欠藉口!他怎麼不敢說我們的機身比人加深,Placement 沒有人家好(以 Thermal 的角度而言),為了走線,把 CPU 風罩開了孔,線材可以從機器的左邊走到右邊等等之類的?

        既然要找藉口,我怎麼可能找輸人。Thermal 贏不了競爭對手,當然是開規格與 Placement 造成的。RD 只是負責將產品設計到符合規格而已。是其他因素造成 Thermal 比不贏,而不是 Thermal 本身比不贏。

        此話怎麼說?先來說風扇熱插拔設計,我們的競爭對手沒有,但我們的設計有這樣功能。如果賣不贏競爭對手,很顯然,風扇的熱插拔對客戶並不是一個必要的需求。既然不是必需的,那當初為何開這規格?如果這功能是必需的,那客戶有得選擇嗎?增加了不是客人必需的功能,但卻加重散熱的負擔,到頭來卻怪 Thermal,這邏輯有問題吧?前面提到,一堆線材可以從機器左邊牽到右邊,不要忘了,流阻是跟速度的平方成正比。CPU 的 8P 電源放在 CPU 的風罩內,所以 CPU 的風罩又挖了一個大洞。很多不利 Thermal 的設計,到最後都變成 Thermal 在 Cover。最後又嫌 Thermal 的 Cost 過高?真是標準的頭痛醫頭,腳痛醫腳,而不是一個全面的 Review。

        我想,我的藉口應該也不賴吧?

        下次有機會,來談談我們家超鮮的設計!

2018年6月21日 星期四

不務正業之第一階段完成

        歷經無數次的開機,修改,執行,重新開機....測試程式終於搞定八成了。剩下的兩成,就大概只剩下加解密晶片的加壓以及做一個輸出的整理。當然,程式結構也會再做一些小調整。但整體而言,已經可以運作了。目前的測試機,正在做測試中。

        測試是昨天開始進行的。好不容易完成 WiFi Module 的連線設定後,將機台放入 Chamber,環溫設好,收拾包包回家去了。想不到今天一到公司,心情 Down 到谷底,WiFi Module 的部份....勞塞了....

        WiFi Module 的加壓部份,是設定持續下載檔案,結果程序只會下載一次,第二次就不會自動執行。第二次不會執行,第三次當然就不會了....其餘的 CPU,HDD,LAN Port,倒是很勤奮的工作,一直持續在背景工作。所以,WiFi 的部份要重新處理。

        原來 WiFi 的語法,也是複製同事之前的寫法。但我試了幾次,還是不會進行重複下載。去請教同事,他也認為邏輯上,應該是沒問題的。最後,求助 Google 大神,用另一種方式判別,終於可以進行第二次,第三次....一直重複下載了。下班前,完成了機台的測試。

        接下來,再把程序修飾一下,就可以先讓同部門的同事試用了!至於加解密晶片加壓的部份,由於沒有機台可以試,所以先暫時不弄了。下一步,倒想弄個測試機當檔案伺服器,然後弄個 WiFi Module 當無線 AP,WiFi 的測試就可以自己內部網路搞定,不需要連到外面下載檔案了。只是不知道行得通還是行不通?現在搞得好像在虐待自己一樣!?

       

2018年6月16日 星期六

有人說『只要你CPU運作正常,溫度?請當浮雲~』?

        自從 AMD 新的 CPU 上市之後,Intel 與 AMD 大戰一觸即發。還好,我的 Sambile01 帳號因為老是酸管妹,被封了,也懶得弄回來。那不然,我也會去酸一酸。酸啥?當然是酸那些似是而非的言論....

2018年5月26日 星期六

FloTHERM 流阻設定實例

        前陣子,恰巧有一個系統的模擬,裝在系統上游的模組,本身也是一個可以獨力運作的小系統(當然電源除外),所以如果要用詳細模型的模擬方式,那整個系統的網格勢必破表,並且,整個系統的分析重點在 CPU Heatsink,所以,只要有模組的流阻與熱功耗,應該就可以提供足夠的資訊。另一方面,這方法雖然之前有提到設定的流程,但我也很少使用,所以借這一次溫故知新,順便做筆記。

        由於公司沒 AMCA 風洞,所以系統阻抗(流阻)也是用所謂的數值風洞來得到,間單來說,就是數值(詳細模型)與數值(體積流阻)間的比對。使用的軟體是 FloTHERM V12。

        數值風洞模型如下圖所示:
其中,紅色框框是詳細模型的部份,模型前後個有一個紫色的 Region,用來計算壓力與速度,天空藍是求解域,流體驅動是用一個 Linear Fan。

        首先,因為流體驅動是用 Linear Fan,所以只要更改 Fan 的 Qmax 與 Pmax,就可以得到一組計算結果。我在這裡做了三筆數據。接下來,在 Table 中的 Region 中,分別記錄前後 Region 的平均速度與平均壓力(理論上平均速度應該要一致,但會有數值誤差),而平均壓力主要是計算壓差。所以可以得到三筆平均速度與壓力差(V,dP)。

        接下來,就是將這三筆數據再加上 (0,0) 通過原點,一共四筆數據。如果偷懶,就直接上傳到官網製做。如果要自己挑戰,就要去做 Curve Fitting。這裡我是用網路上找的 LAB Fit。把數據 Curve Fitting 成 dP = K1*V+K2*V**2。計算結果為 K1 = 3.6,K2 = 5.077。
        但 K1 和 K2 並不能直接輸入到 FloTHERM 中,還必須將 K1 與 K2 轉成 FloTHERM 體積流阻中的 A 與 B。反正,公式都有了,自己用 Excel 寫了一個計算式。
        接著就可以把 A 與 B 輸入到 FloTHERM 中了(小心,不要輸入錯方向)。因為用體積流阻,所以 A 與 B 除以模型長度 0.1873m。
        最後,再來比對一下計算結果。我只檢查一個點,詳細模型的的風扇操作點為 16.4859 CFM,0.175701 inH2O。而流阻模型的操作點為 16.4033 CFM,0.179832 inH2O。我是當做差不多,可以接受。

        其實,這計算過程還有一些細節可以做得再好一些。目前懶得想。將來有機會再來印證我的想法。

2018年5月5日 星期六

複製與貼上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 - 我能力差,抄總可以了吧?

        公司又要開新案,在 1U 規格是開 1U 的系統中,用 Skylake-W 系列的 CPU。乖乖嚨的咚....這可不得了,依照之前的設計經驗,是要在 1U 的系統中,CPU Heatsink 的 Solution 不得超過約 0.14 C/W(最好過的 CPU 了),如果全系列都要上,那麼將低到 0.1 C/W 左右,這不是開玩笑嘛....

        他們又說了,某品牌系統商已經有了,而且還買回來了....人家能力好,小弟能力差,自然要去朝聖一番....不會做,抄總可以了吧?

        結果,只買回來了板子。哇哈哈....早在我意料之中。之前去他們網頁查過,他們的 1U 系統也沒有該系列的產品,有該系列 CPU 的產品,目前只有 WorkStation,那個都好幾 U。結果又想誆我了,他接著說,他們的板子就是可以搭他們 1U 的殼子。我不知道這是哪一種神邏輯?CPU 規格是 Intel 訂的 ,改變不了。除非那品牌廠的 1U 機殼(搭散熱設計),有飛天遁地的本事,還什麼樣的規格都可以裝哩?那我開始替他們公司的 Thermal 擔心了,因為已經沒有利用的價值。

        說實在,1U 也不是沒辦法解決,但要花 $$,捨不得....要改規格,也捨不得....什麼都捨不得,EE 和 ME 都先搞完了,剩下的空間留給 Thermal,然後才說 Thermal 能力差,解不過?那不然,下次 Thermal Solution 先下,剩下的才留給 EE 和 ME,做不到的當場捏蛋蛋自殺,看他們敢不敢?淨只會說一些廢話....(有時候話不要太多,說出來會被別人笑。我三教九流都學了一些,目的不是要騙人,是不要被騙。所以在 Thermal 想誆我,目前好像沒人成功過。)

        本來想朝聖沒朝到,想 GO 下去,可以!我能力差,我抄他們的設計總可以了吧。我就等他們 1U 產品出來,抄他們的 Solution,記得 Product Spec 規格也要順便抄咩....(這讓我聯想到之前的共用機殼的計畫,我就等著看,能玩到什麼程度。)

        到現今,大概只佩服一位 HP 的人(忘了他的職稱)。其他那些似乎只會拿筆開規格的,而有全盤考量的,沒有幾個。如果不會開,也學學我去抄人家的規格吧!

        所以,複製與貼上算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!

        最後,我的 EQ 好像愈來愈低了....

[更新 20180507]

        今天,他們真的寄出那間系統廠的主機板,與所搭配的 1U 的機殼。他們真的有ㄟ....不過,規格一看....我 OK 啊....System Ambient 是 35C,要嘛開大孔,要嘛就不要有 Pre-Heat。所以,我就說嘛....要抄就要抄整套,不要只抄半套....我笨,所以我全抄,但有人笨到都不會抄。我就說,他們那些只會開規格的最大的問題叫做『捨不得』,什麼規格都捨不得犧牲,只會嚷嚷某家有產品做出來了,我們家為什麼做不到?為什麼做不到?因為不會比較規格,甚至還有人連 Spec 都不看的哩....

2018年4月19日 星期四

2018年4月18日 星期三

公司文化

        說實在,這標題跟電子散熱無關,當然內容也毫不相干,況且這種問題也沒有標準答案,也沒啥好探討的。只是最近愈做愈無力....

2018年4月13日 星期五

成功的行銷 - 化阻力為助力

        前幾天,在 Sambile01 看到某品牌廠,推出了一台 PC。說實在,推出 PC 本來就沒什麼,重要的是要能夠製造話題。當然,很多人的 PC 會給他弄得美美的,所以通常 ID 就顯得重要。但通常(我使說通常)ID 漂亮的,散熱通常都不怎麼樣(再次強調,我是說通常)。而這台 PC 引入一個話題點:磁吸式側板掀蓋設計。

2018年3月25日 星期日

不務正業....

        話說,一些人員做了部門調整,原本幫我們處理測試軟體的 SW,現在不再處理我們測試軟體的部份,當然,私底下拜託他們幫忙還是可以的,只是他們在檯面上的主要工作,已經不包含我們 Thermal 測試時,所需要用到的軟體。

2018年3月22日 星期四

沒有最扯,只有更扯 - Thermal 只是用來背黑鍋的

        在前公司,看到比扯鈴還扯的事件後,以為已經到了無人可及的地步,想不到,一山還有一山高。這次事件,可說是扯鈴的登峰造極。

2018年2月21日 星期三

被競爭對手給打趴了....

        話說,才等著過一個年,就在除夕放假的前兩天(好像吧?)被叫去夾卵蛋。今天一早,又被抓去交心一下。原因是,到嘴的肥肉被競爭對手給攔胡。並且客戶還說我們的能力太爛,Thermal 這部份的評分,只有競爭對手的一半。結果,下場就可想而知....

        但是,到現在,我還是搞不懂如何被打趴的?先來看看考題吧....

2018年1月26日 星期五

熱傳工程師?

        今天在 Sambile01 看到有人問熱傳工程師的出路如何?這不是重點,重點是,有人回答說,他們家的熱傳工程師,如果解不過,就加大散熱面積,那不然就加風扇,或調高風扇轉速....